第一节 全面促进消费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发挥科学基金独特作用。第三节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第十六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第三节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建立健全重点风险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第五节 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律师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深化执行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项目谋划、储备、推进机制,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加快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与河北省三河、香河、大厂三县市一体化发展。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强化人口和经济支撑,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全面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第三十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第三节 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归并资质资格许可,取消不必要的备案登记和年检认定,规范涉企检查。
第一节 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第三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精准动态监测预测预警水平。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
第二节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建立健全新型待遇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优抚政策,合理提高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待遇标准,做好随调配偶子女工作安排、落户和教育等工作。
第二节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立改废释纂并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加大教育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拓展就业领域,提升安置质量。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鼓励有条件的都市圈建立统一的规划委员会,实现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探索推进土地、人口等统一管理。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
第一节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构建功能疏解政策体系,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
第三节 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第五十六章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评估评价制度和重大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畅通政策制定参与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对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强化资本收益目标和财务硬约束,增强流动性,完善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机制。第四十章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第三节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鼓励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建设,建好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
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完善与就业容量挂钩的产业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稳定拓展社区超市、便利店和社区服务岗位。第十二章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